河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2020年第1期-凯发最新官方app下载

发表时间:2020-01-20  来源:河南文明网

  河 南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简 报

  (第1期)

  河南省文明办

  2020年1月20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动态】

  ●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召开 安排部署2020年工作

  【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郑州市:重法治 铸品牌 抓共建 持续推动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洛阳市:立德树人 多策并举 扎实推动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焦作市:以人为本 聚焦民生 全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

  ●许昌市:打造幸福养老文明实践许昌模式

  【工作动态】

  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召开 安排部署2020年工作

  1月18日,河南省文明办主任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9年工作,安排部署2020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云龙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19年,全省各级文明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主题主线,在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上持续用力,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持续用力,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上持续用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会议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全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服务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这条工作主线,以新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评选表彰为有利契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环境。

  会议要求,做好2020年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统领各项工作;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用主流价值构建道德规范、指引道德实践;要坚持创建为民利民惠民,着力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水平;要总结规律,把握重点,把各项工作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会议最后强调,2020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中央文明委、省文明委工作安排,落实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部署要求,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强烈的责任担当,不断开创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

  各省辖市文明办、省直文明办负责同志和省文明委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郑州市:重法治 铸品牌 抓共建 持续推动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郑州市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大力实施《条例》,依法推动市民文明素质提高。一是抓顶层设计。以两办名义印发了《条例贯彻实施方案》,综合运用宣传教育、管理规范、法律约束等手段,为《条例》实施提供了基本遵循。建立了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条例》宣传贯彻实施工作做出全面安排,明确了各地各单位各部门的任务分工,压实了工作责任。二是抓宣传教育。《条例》落实的好不好,宣传教育是基础,因此我们将宣传教育贯穿到《条例》实施全过程。编印《条例》文本、《〈条例〉市民读本》《市民文明手册》等宣传资料300多万册,组织法律专家、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专题宣讲解读《条例》50余场次,精心设计制作学习践行《条例》公益广告通稿作品50余幅,组织开展《条例》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地、进景区等“七进”活动1万余场次,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宣传栏、手抄报、黑板报等各种载体,广泛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广大市民学习《条例》、遵守《条例》的意识不断增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三是抓管理执法。坚持严管重罚,以严格执法倒逼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我们结合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际,选取问题比较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几项不文明行为作为突破口,组织有关执法部门以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治理、城区交通不文明行为治理、禁烟场所抽烟行为治理、等候服务不排队行为治理等四项集中治理行动为重点,以点带面,久久为功,推动《条例》落细落实。据不完全统计,《条例》实施以来,城管、公安等12个执法部门,共处罚、劝阻各类不文明行为300余万人次。按照市委安排,我们目前正在城区开展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治理行动,引导广大市民守法出行。四是抓工作机制。市人大、市文明办、市法制办定期会商《条例》实施情况,每年开展一次执法检查。把《条例》内容作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等理论测试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在学习《条例》、践行《条例》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将《条例》实施工作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精细化管理、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市容市貌大提升行动等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强化实施效果。

  二、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形成文明工作共建共治合力。一是建机制。市委、市政府印发《“绿城使者”志愿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以“我需要您,一起温暖这座城市”为主题,采用“1 4 n”模式,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分级负责、条块结合、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坚持实施工作巡查制度、每日例会制度、工作提示制度等,为进一步规范提升“绿城使者”志愿服务行动奠定了基础。二是强队伍。依托“志愿郑州”网站和管理服务平台,广泛招募志愿者,截至2019年底,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97.5万余人,组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团队10187个;建成县(市)区级志愿服务中心16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1936个。三是抓培训。依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培训平台、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及网络、双微平台等,以文明礼仪常识、专业服务技能为重点内容,广泛开展志愿者培训工作,让志愿者成为知礼守礼的文明人,成为专业熟练的行家里手,成为提升郑州温度的“暖宝宝”。四是亮牌子。以“绿城小红象”“绿城啄木鸟”“绿城红绿灯”“绿城春雨行动”“绿城妈妈”等重点志愿服务组织和29支市直专业志愿服务支队、17支区域志愿支队和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到街面、到路口、到公共场所,进社区、进公园、进车站广场,用实际行动引导公共文明、践行社会关爱、传播中原文化,日均10多万人次志愿者提供服务,用贴心、暖心的服务,助力城市环境、交通秩序整治,集中展示了郑州市民的良好形象,被媒体誉为“红色长城”,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全体市民高度赞扬。

  三、坚持以城带乡,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一是抓城乡共建。组织1046个文明单位与1016个行政村、30个拟建乡村学校少年宫和46个乡镇开展结对帮扶,常态化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通过帮扶,使一批贫困村摘掉了贫困帽,戴上了文明帽。二是抓移风易俗。精神文明是在人们的头脑中搞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难在移风易俗。我们将移风易俗要求作为“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的主要内容,制定红白事规范,采取党员干部带头、村民签订责任书、实行丧事备案、实施奖励惩戒等措施,规范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俗,自觉执行移风易俗规定,树立文明新风。全市98%的行政村成立了“一约五会”,通过发挥“一约五会”教育、组织、监督的作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三是抓典型引领。截至目前,全市共评选出各级文明家庭11756户、“星级文明户”17357户、“好婆婆”2328名、“好媳妇”2519名、“好妯娌”173名。县级以上文明村780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8.09%;县级以上文明乡(镇)72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88.89%。四是抓保障机制。制定激励保障政策,明确市级以上文明乡(镇)可享受同级文明单位待遇。对获得市级文明村的,郑州市一次性奖补10万元,所在县区配套奖补10万元;对获得省级文明村的,郑州市一次性奖补15万元,所在县区配套奖补15万元;对获得全国文明村的,郑州市一次性奖补20万元,所在县区配套奖补20万元。同时,市财政列支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优先支持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建设,有效激发了农村文明创建热情。

  洛阳市:立德树人 多策并举 扎实推动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近年来,洛阳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领导,强化保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积极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出实招、办实事,有力推动了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在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一、立足实用,全力抓好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建设。结合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加快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步伐,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已全部实现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充分利用学校寒暑假,组织发动公益组织、驻洛高校开展夏令营、研学、支教等活动,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准。根据中央、省工作要求,坚持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完善提高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注重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组织相关人员到淄博、临沂、南京、苏州、成都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先后八次召开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推进会,组织全市文明办主任和部分学校校长分组交叉进行观摩交流学习,以落实中央、省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为牵引,狠抓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市129个建制乡镇已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356所,在完成项目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抓好内涵融入、寓教于乐、资源优化等重点工作,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学校支持、孩子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良好效果。2018年5月,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推进会暨第一届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会在洛阳召开。

  二、立德树人,广泛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到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坚持抓好三项经常活动、开展五项集中活动,即洒扫应对、教孩子待人接物;认星争优、引导孩子自我提升;日行一善、用实践养成长道德心;清明节期间“网上祭英烈”,牡丹文化节“文明小使者、花会小志愿者”服务活动,六一“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七一”期间童心向党歌咏,“十一”网上向国旗敬礼等。会同教育、团委、妇联、文联、关工委等部门,组织开展“雏鹰展翅·2019书画名家进校园”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生教育全过程,在全市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阅读、“我爱祖国同唱国歌”等活动。我市上报的“童心向党”歌咏节目,多次被中国文明网等网站展播。近年来,先后3人荣获“全国美德少年”和“全国最美孝心少年”荣誉称号、11人授予“河南省美德少年”和“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200余人受到市里表彰、2000余人受到县(市)区表彰。

  三、探索模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会同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对“三结合”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先后制定了《洛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办教师家长学校和开展三项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对其目标、内容、方法、成果的运用等,进行了理论概括,并在全市进行了推广实践,推动家长学校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倡导教师、父母、学生同读一本书、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市被省教育厅选树为“家庭教育示范市”,孟津县等四个县(市)区被评为升级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区,洛阳市实验中学等200余所学校为省级示范家长学校。在全市社区普遍建设功能完善的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平台,发挥“少年之家”“儿童俱乐部”“心理咨询室”“绿色网吧”“科普活动室”“家长学校”等功能室的作用,召募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指导学生在开展学习雷锋、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科技制作等活动。通过学校少年宫和社区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平台,既解决了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学生失管失教的问题,也丰富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焦作市:以人为本 聚焦民生 全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

  近年来,焦作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要载体,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紧盯短板弱项,筑牢创建基础,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创建水平,全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高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一是党政主导。成立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指挥部,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指挥长兼办公室主任的高规格指挥部。二是以上率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严格执行创建工作晨检夜查制度,仅去年一年,先后40余次专题研究、检查督导。市委常委联系各区包片,副市长分口负责包线,有效推动了文明创建工作落实落细。三是完善机制。创新建立“红蓝旗”三色督导单等创建督导机制,实施周例会、周考核、周排名、周奖惩机制,全年共督导点位8.9万个,下发三色督导单3000余份。市本级去年安排8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充分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形成了合力攻坚的良好态势。

  二、专项整治,补齐短板,大力提升城市颜值。一是老旧楼院专项整治。重点解决老旧小区路不平、灯不明、墙面不净、生活垃圾不分类投放等问题,对全市322个老旧楼院进行升级改造,94岁的老英雄程传信带头捐资支持老旧楼院改造,成为全市人民积极参与创建的缩影。二是城中村(城郊村)城乡接合部专项整治。全方位清理“十乱”现象,以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户厕改造、整修道路为重点,全面完成建成区范围内15512座旱厕改拆任务,完成19条市管道路人行道修整,新铺人行道砖2.9万m2,补栽道沿石1.45万米。完成了路灯维修13869盏次。三是农贸市场专项整治。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卫生和创建良好的经营秩序,规范废品收购经营活动。今年,新建大棚6个、房屋110间,联合清理196家废品收购站,整改提升10家废品收购站。四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开展了四次“雷霆行动”,施划道路机动车停车位1.9万余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2万余个。文明礼让斑马线,悄然间成为焦作的一张新名片。

  三、提高素养,涵养文明,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一是传播文明。利用“一报一台一公众号”,开展新闻宣传,全年刊发新闻宣传、公益广告报道1300余篇,新闻稿件接连受到《人民日报》、河南电视台、“学习强国”平台、今日头条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二是倡导文明。开展焦作市文明公约、公益广告、文明养犬进社区等各类活动,设置体现焦作元素高标准建筑围挡公益广告、景观小品300余处,印制《市民文明手册》《关于加强市区养犬管理的通告》、文明养犬倡议书等各类宣传读本50万册。启动新官不理旧账大清查大整改,运行企业纾困360营商环境服务平台,建成信用焦作网络平台,政务、商务、社会诚信建设深入推进。三是践行文明。范占先、郭欣欣两个家庭当选全国首届文明家庭,8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涌现出人民英雄申亮亮、全国道德模范谢延信等一批先进典型。马村区人民医院赵飞琴开出0.19元良心药方,市人民医院手术科护士王静烟台海边救老人、市商务局2名干部在北京西站救跌落站台小孩等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学习好人、崇尚好人、争当好人、关爱好人”在全市蔚然成风。

  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一是志愿服务引领文明创建。设立志愿服务市长奖,评选表彰十佳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广泛动员市民以志愿者形式参与创建,全市志愿者注册人数超过40万人,“小红帽”“红马甲”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我市花园街社区、陶瓷路社区被评为全国“四个100”志愿服务优秀社区。二是群众监督突出主体地位。设立“12345”市长热线,公布市长信箱,鼓励群众反映问题,统一受理、分类处理、限时办结。组织“市民观察团”,开展“啄木鸟”行动,定期进行文明巡访。三是“六比四评”倾听民情民意。开展“六比四评”活动。“六比”即楼院比、背街小巷比、城中村比、社区比、沿街门店比、窗口单位比。“四评”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文明城市监督员评,报社市民观察团评,市督导组评,充发调动了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创建的主动性、积极性。

  许昌市:打造幸福养老文明实践许昌模式

  近年来,许昌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社区养老服务有机融合,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以科技信息平台为纽带,把社区志愿服务融入社区百姓生活,满足社区群众养老服务需求,探索打造幸福养老文明实践“许昌模式”。

  一、完善服务体系,做到老有所养。一是搭建平台。抢抓许昌列为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机遇,结合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把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和志愿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建设的基础配置,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12个,引入专业养老机构12家,顺应了老年人“离家不离亲”的养老需求。魏都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把养老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实践工作的特色项目来实施,累积投资2.38亿元,构建了以街道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网点、智能化养老为手段、社会养老机构为补充的魏都养老服务体系,实现“长期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服务”的养老服务体系。在社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构建为民服务的新平台,培育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开展邻里守望、心理咨询、法律维权、健康义诊、家电维修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激发了社区治理的活力动力。二是创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医养结合”模式,所有日间照料中心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由专业医生提供守候式服务。采用“社工 志愿者”的方式,按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积极为社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志愿服务,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三是精准服务。引导社区共建单位、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团队多方协同,将“大水漫灌”服务改为“精准滴灌”服务,依托12349智慧养老平台,把文明实践中的各项为老敬老工作细化为具体志愿服务项目,实行“群众点单、机构派单、志愿者接单、社区评单”的闭环服务流程,进一步提升了志愿服务水平。

  二、注重以文化人,做到老有所乐。一是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利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文体服务中心,为老人们提供戏曲欣赏、棋牌娱乐、书报阅读、书法绘画培训等一系列文化服务,满足老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二是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志愿者利用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日,带领老人们开展包粽子、百家宴、集体祝寿、金婚庆典、社区春晚等活动,丰富日常生活,增强情感交流,消除孤独感。三是始终坚持文化引领。积极发挥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的作用,成立“读书会”,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宣讲家风家训故事,以老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文明新风尚。

  三、注重自我管理,做到老有所为。注重发挥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提升老年人的自身价值感。鼓励具有文化、体育、教育等特长的老年人,牵头组建舞蹈、戏曲、体育健身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引导老年人转变思想观念,从被服务对象转化为志愿者,为别人提供服务、送去欢乐。群众自发成立的文峰老年艺术团,成员512人,常年坚持开展文化进社区、文化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受益群众10万余人次。许继社区组织退休职工成立“党之声合唱团”,以自编自创的《新时代新征程》《合格共产党员之歌》等为载体,歌颂党的政策和生活变化。同时,建立激励措施,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共同体。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回馈办法,完善以志愿服务时长为基础、服务评价为补充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给予志愿者星级评定、积分兑换、免费保险、优惠公共服务等待遇,让志愿者有地位、受尊重,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开展。

 
【责任编辑:安 艳鸽】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大河网络传媒集团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


"));
网站地图